清朝时期人口为什么出现大爆炸 这和当时高产作物的引入有很大关系
对 清朝 人口爆炸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歆宜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农耕文明占主导的中国古代,人口是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历史上,我国各朝代都在想方设法地增加人口数量。历史上,我国出现了多个盛世,人口也出现了多个高峰。但在明清以前,我国人口数量始终在1亿人以下,即使疆域最辽阔的 元朝 人口也不过八九千万。不过在清朝中前期,中国人口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人口总量增长近四十倍, 乾隆 时期我国人口突破2亿,而到 道光 时期,全国人口数量更是增加到4.3亿。即便后来因为 太平天国 起义造成人口锐减,我国人口仍然有3亿多。那么清朝时期我国为何出现了人口大爆炸,红薯和土豆的作用有多大?
一定程度上讲,清朝人口大爆炸与红薯、土豆等外来高产作物的引入有很大关系。 明朝 中后期,土豆、玉米、红薯等作物被引入中国。这些外来作物不仅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对土地要求不高,可以种植在贫瘠的山区丘陵坡地,不与小麦、水稻争天下,这就大大增加了居民的口粮数量,对我国人口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以红薯为例,红薯产量极高,民间有“一年红薯半年粮”的说法,一经普及,迅速惠及无数贫民百姓,无论是当年还是后来的大饥荒,许多百 姓都 是靠红薯得以生存的。这样,不仅大量荒地得到有效开发,而且粮食产量大大提升。同时,这些高产作物不但人可以吃,也可当作牲畜饲料,而大量肉食和禽蛋的上市,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上升,使得老百姓体质变好,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人口数量的增长。可以说,粮食产量的增加为人口的增长打下了基础。
受土豆、玉米和红薯等作物增产的影响,到明朝末期我国人口已经增长到了2亿。由此可见,土豆等外来作物对我国人口增长的贡献。这也是经过明末清初战乱后,中国人口能迅速恢复的重要原因。明末清初,由于战乱的原因,清初人口仅剩下五六千万。不过到 顺治 时期达到1个亿,到 康熙 三十九年(1700年)已恢复至1.5亿。当然,这也和清初修生养息的政策有关。为了增加人口恢复生产,清朝推行了多项改革措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康熙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和 雍正 的 摊丁入亩 政策。这两项政策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而且减少了人口瞒报的情况,这使得清朝人口再次出现爆炸式增长。
从1700年到1850年,在短短的100年时间里,中国人口翻了3倍,从1.5亿增长到4.3亿。此后,中国人口长期维持在这个数量上。尽管由于生产力提升、东北等地区得到开发,但由于长期的战乱和列强的侵略,中国人口增长较为缓慢,人口始终保持在4-5亿人之间。不过在当时来讲,这已经非常了不起。当时贫弱的中国竟然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这简直是个奇迹。不可否认,土豆和玉米等高产作物,对中国人口数量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地址: https://www.5d66.com/article/fc0219e5993c9e636c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