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只延续了锦衣卫制度1年就废弃了
提起 锦衣卫 三个字,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在《绣春刀》中的锦衣卫三兄弟了。一把绣春刀,一身飞鱼服,一个寻常人家的日子,凭借上头的一句话,便能让高官灭门,权势求饶。
锦衣卫的横空出世
锦衣卫在历史上足足存在了将近三百年,大明王朝的创始人 朱元璋 一手发明了这个“中南海保镖队”。最初的锦衣卫,只是防卫朱元璋一个人的自身安全,到后来,朱元璋慢慢给予了这个保镖团队更多的特权,譬如:可以不经过刑部批准,直接拿人。可以不进行审讯,直接给人定罪。甚至可拥有自己的诏狱,必要时直接处死犯人。随着锦衣卫权利的空前扩张,打压一切不顺眼的大臣和宁杀勿纵一些可疑的不忠心份子,已经成了朱元璋手上最好的工具。从骇人听闻的 胡惟庸 牵连案,到开国元勋 蓝玉 谋反案,这些动辄处死上万人的惊天大案中,锦衣卫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锦衣卫的尽忠职守,就没有朱元璋手下那数以万记的冤魂。当然,锦衣卫也不仅仅是制造杀戮,虽然权力已经空前,但还是不能忘却初心,作为保镖性质的锦衣卫,在 皇帝 守卫上,也是一样的尽忠职守。据说,朱元璋有一次同 马皇后 乘轿出游,路上遇到大批刺客突然从跪伏的人群中使用弓弩伏击,千钧一发时刻,有将近百人的锦衣卫从马上跃下,以身挡轿,在当场击毙暴徒之后,锦衣卫为了挡箭弩而死伤的人数已经过半,朱元璋回到皇宫后,对这些尽职的锦衣卫,明诏赞誉,全部予以正三品指挥使规格厚葬。
锦衣卫虽然很得朱元璋的欢心,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如果这样一个可以随便绕过司法程序,随意关押大臣,处死官员的机构被别有用心的人掌控到,或者落到后世自己的一些不肖子孙手里,那么对整个大 明朝 是非常有危害的,而胡惟庸和蓝玉的案子,也多多少少验证了朱元璋的忧虑。正是有鉴于此,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诏把所有的锦衣卫刑具予以焚毁,关押的大小官员移送刑部审理;正式将将锦衣卫废除。
锦衣卫的死灰复燃
朱元璋死后, 朱棣 通过靖难之变坐上了皇帝宝座,当了皇帝的朱棣,不顾朱元璋的生前意愿,马上又复辟了锦衣卫制度,而且,不但是重新让锦衣卫死灰复燃,更是变本加厉的让锦衣卫的所有行动直接和皇帝一人挂钩,锦衣卫更是成了凌驾于百官司法之上的存在。而这次的死灰复燃,锦衣卫就此辉煌延续了三百年之久,而锦衣卫的职责也渐渐从皇帝,百官,延伸到了战场。据《 明史 》记载,永乐六年,朱棣北征时,带了五千多名锦衣卫随从。永乐八年,锦衣卫总旗张崇就因为在静虏镇与阿鲁台的大战中表现卓越而被升为百户。还有一名为张忠的百户因为战功被升为副千户。
锦衣卫的惨淡退场
大明王朝到了 崇祯 皇帝的时候,已经是内外交困,气数当尽了,但同很多王朝的末位君主都是酒囊饭袋之徒不一样的是,崇祯是一个不甘于让明朝在自己手里完结的有志皇帝,他很想重振明朝的雄风,从即位起,就发誓要励精图治,而锦衣卫和 东厂 ,又恰恰在他的励精图治的政治雄图之内。在 东林党 的支持下,崇祯废除厂卫,有意要 大权独揽 ,而锦衣卫在崇祯皇帝这里,彻底又回到了以前的保镖原形,长达将近三百年的辉煌,也慢慢落下帷幕。有明一朝,锦衣卫和西厂东厂,一度成为了皇帝的耳眼臂膀,为皇权的巩固做出了自己莫大的贡献,也随着明朝的崩塌,做了皇权的随葬品。
锦衣卫的回光返照
清朝 建立初期,锦衣卫也被短暂的延续下来,但到了 顺治 二年,在总结了明朝灭亡的得失原因之后,顺治做出了明亡于厂卫的判断,而作为明朝的恶瘤之一的锦衣卫,随即被废除,永远扔进了历史的尘埃。但清朝还是从锦衣卫的机制中,学到了如何巩固皇权,在 雍正 时期,军机处的建立,也可以视为是锦衣卫的另一种改良版本,他们的本质,也都是为了皇帝一人而服务。
本文地址: https://www.5d66.com/article/70799aadd7d2b51df053.html